
|
教学论文
|
|
浏览次数:[2518]
|
|
序号
|
教学论文名称
|
作者
|
发表时间
|
发表期刊
|
1
|
面向农林装备行业的机械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
|
茹 煜
|
2014
|
中国林业教育
|
2
|
基于网络技术的实验室开放管理
|
於秋萍
|
2014
|
实验教学与仪器
|
3
|
《材料力学》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思考与探讨
|
倪晓宇
|
2014
|
科技创新导报
|
4
|
“过程流体机械”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——信息化时代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
|
华 洁
|
2014
|
现代教育技术
|
5
|
LabVIEW在机械工程测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
|
朱银龙
|
2014
|
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
|
6
|
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作用研究
|
吕海生
|
2014
|
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(中旬刊)
|
7
|
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与大学精神的融合研究
|
何 菁
|
2014
|
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(下旬刊)
|
8
|
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的现状和思考
|
马晨波
|
2014
|
科技创新导报
|
9
|
工科研究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研究——以工程伦理的道德哲学为视角
|
何 菁
|
2014
|
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( 社会科学版)
|
10
|
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主客观因素探究
|
汤 勇
|
2014
|
中国电力教育
|
11
|
“五层次实践、四能力培养”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
|
茹 煜
|
2013
|
教育教学论坛
|
12
|
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探讨
|
蒋雪松
|
2013
|
电子世界
|
13
|
林业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
|
茹 煜
|
2013
|
教学研究
|
14
|
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
|
危卫华
|
2013
|
价值工程
|
15
|
基于网络的虚拟仪器测试教学实验系统
|
李赵春
|
2013
|
大学物理实验
|
16
|
工程制图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
|
李 娜
|
2013
|
山西建筑
|
17
|
工科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研究——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
|
万茂松
|
2013
|
大学教育
|
18
|
构建以四个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
|
何斌辉
|
2012
|
中国科教创新导刊
|
19
|
当前工科专业《理论力学》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
|
吴宏章
|
2012
|
科技教育创新
|
20
|
机电类课程设计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性研究
|
何 菁
|
2012
|
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(上旬刊)
|
21
|
研讨式教学模式在RLC串联谐振电路中的应用
|
张 浩
|
2012
|
电子世界
|
22
|
浅谈物流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
|
薛 亮
|
2012
|
中国科教创新导刊
|
23
|
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
|
万茂松
|
2012
|
江苏教育学院学报(自然科学)
|
24
|
“交通规划”双语教学实践与双语课程体系建设
|
邬 岚
|
2012
|
《科教文汇》
|
25
|
车辆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
|
肖广兵
|
2012
|
江苏科技信息
|
26
|
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组织和培训
|
黄 磊
|
2011
|
中国现代教育装备
|
27
|
对理工科类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
|
焦恩璋
|
2011
|
科技创新导报
|
28
|
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
|
马晨波
|
2011
|
中国科教创新导刊
|
29
|
基于GUI的干涉衍射的实验教 学研 究
|
华 晋
|
2011
|
大学物理实验
|
30
|
基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传感器教学研究
|
程玉柱
|
2011
|
中国现代教育装备
|
31
|
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发
|
黄 磊
|
2011
|
中国电力教育
|
32
|
《交通工程》双语教学课程的探索与运用
|
林 丽
|
2011
|
中国校外教育
|
33
|
“汽车构造”课程教学中的“虚”与“实”
|
万茂松
|
2011
|
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
|
34
|
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
|
盛玉刚
|
2011
|
教育教学论坛
|
35
|
《电力电字技术》课程教学方法探索
|
邹红艳
|
2011
|
科技信息
|
36
|
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》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
|
张振军
|
2011
|
价值工程
|
37
|
材料力学中应力计算公式的教学探讨
|
顾云风
|
2011
|
中国科技信息
|
38
|
“ 过程流体机械”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实践
|
华 洁
|
2010
|
现代教育技术
|
|
|